AI“大基金”來了,萬億市場如何布局?
1月17日,國家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基金合夥企業(有限合夥)(以下簡稱“AI產投基金”)成立,出資額600.6億元。合夥人包括:國智投(上海)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、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三期股份有限公司(即大基金三期)。
這意味著,在半導體產業之後,人工智能產業也終於有了自己的“大基金”。
大基金引導,撬動更多產業投資
全球科技競爭日益激烈,人工智能技術被視為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。而新技術的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支持,特別是在AI商業化落地的早期階段,亟需政府主導的產業基金作為引領,為人工智能產業撬動更多產業投資。
為此,2024年6月發布的《促進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政策措施》強調要發揮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、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、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等,通過“母基金+參股+直投”方式支持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。
實際上,半導體產業大基金三期已經將AI芯片作為重點投資領域。而AI產投基金的成立將從三個方麵支撐AI產業的發展:
一是技術創新。基金的成立旨在通過股權投資等方式,支持AI領域的核心技術研發和產業化項目,加速AI技術從實驗室到市場的轉化。預計AI芯片、智能算法、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有望獲得重點扶持。
二是生態構建。通過引導社會資本投入,完善AI產業的上下遊生態,推動產業鏈協同發展。這與大基金三期在半導體產業中的作用類似,即通過資金注入,促進產業鏈的自主可控和國產化替代。
三是提高國際競爭力。在資金的支持下,人工智能企業將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,提高產品的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。
類比半導體產業大基金的扶持作用,AI產投基金也或將加速AI核心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,優化AI產業生態,推動上下遊企業的協同發展。並且,AI產投基金的成立也將激發市場對AI領域的投資熱情,吸引更多資源流入。
AI商業化落地提速
2024年以來,AI在各領域的商業化應用加速落地。例如,豆包大模型的日均tokens使用量在2024年增長了33倍,顯示出AI應用的規模化和普惠化趨勢。同時,AI技術在互聯網、金融、電信等領域的滲透率已超過60%,互聯網行業滲透率更是高達89%。初步估算,2024年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6964億元。

⠠往後看,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,開展“人工智能+”行動,培育未來產業。可以預見,接下來,AI的落地應用將得到自上而下的政策支持。AI技術將在更多領域實現深度滲透,如自動駕駛、、教育等。
《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》提出,2030年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達到1萬億元的目標。有機構預計,這一目標有望提前實現,即在2029年達成。
投資機會
目前A股市場逐步進入全國兩會的預熱階段。考慮到12月重磅會議重點強調了AI+,預計全國兩會前後,AI+主線或受輿情的催化,反複活躍。
具體來看,在AI商業化應用階段,產業鏈中的應用開發、AI機器人以及國產替代等環節均展現出巨大的投資潛力。

AI應用開發:(1)生成式AI在廣告、影視、遊戲等領域的應用潛力巨大,相關企業如AppLovin、Palantir等在2024年實現了顯著的業績增長。(2)在金融、製造、醫療、零售等行業,AI應用的滲透率不斷提升,決策式AI和生成式AI的融合應用將成為主流。(3)AI繪畫、寫作工具等應用的普及,推動了相關軟件和平台的市場需求。
AI機器人:AI機器人是智能製造和生活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,2025年有望迎來產業化的新紀元。核心零部件如電機、減速器、傳感器等,是AI機器人產業鏈中的關鍵環節。
自主可控:隨著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增加,國產GPU、FPGA等芯片的研發和應用將加速,相關企業有望迎來發展機遇。同時,在數據中心、網絡通信等領域,國產技術的替代空間廣闊。